欢迎来到在华韩国创新中心(KIC中国)!
人物介绍
当前位置:首页>量子科学>人物介绍

曾谨言

发布者: 发布时间:2021-12-16 21:10:00 点击量:
发布时间:2021-12-16 21:10:00

复旦的周世勋(1921--2002)、北大的曾谨言(1931---)、兰州大学的钱伯初(1933年-2014)合称“中国量子力学三剑客”。
 
人物简介:
曾谨言,理论物理学家,物理教育家。在量子力学教学和教材建设、提高中国量子力学教学水平和培养人才等方面作出了重要贡献;对于量子体系的动力学对称性及其与经典力学的关系、新型多粒子纠缠态的构成、原子核转动惯量的微观机制、转动谱规律、核电荷半径变化规律等方面都作出了贡献。
 
人物生平:
曾谨言,1931年6月26日生于四川省隆昌县。他的小学和中学是在8年抗战烽火和4年解放战争年代中度过的。抗战时期的四川,很多城市遭到日本侵略军飞机的狂轰滥炸,他的家乡也深受其害。“山河破碎,国无宁土”。当时有不少爱国知识分子从被日本侵略军占领的沦陷区转移到祖国大后方,在中小学任教,带来很多新的思想。他至今仍然十分怀念和感谢这些很优秀的老师。在他们的影响下,在当时如火如荼的抗日救亡和民主运动中,曾谨言从少年时代就受到爱国主义和科学救国思想的熏陶,深深意识到只有祖国强盛起来,才能不受帝国主义的欺侮。1951年他考入清华大学物理系。1952年全国院系调整,他进入北京大学物理系学习。1955年在北大毕业后,被保送为本校理论物理专业研究生,师从胡宁和杨立铭。1959 年研究生毕业后留校任教。在清华大学和北京大学学习期间,有幸受到很多名师的教诲,在物理学最重要的基础课程中,打下了扎实的基础。前辈老师们热爱祖国的精神和严谨治学的学风,使他终身受益。
曾谨言的一生,可以说都是在学校中度过的。在1959年任教之前,在学校中接受教育,此后,一直在北京大学和清华大学任教。尽管中间受到“文化大革命”的冲击,但他从未离开过教学岗位。1982-1983年,曾谨言应著名物理学家、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A·玻尔的邀请,到哥本哈根大学N·玻尔研究所访问和工作。1985年,为纪念N·玻尔诞辰一百周年,再度应邀短期访问N·玻尔研究所。A·玻尔从他父亲N·玻尔继承下来的严谨的科学研究作风,诲人不倦的教学精神,特别是着重培养年轻人的创新思想,给他留下了深刻印象。
 
重要成果:
曾谨言在量子力学研究中比较重要的工作有以下两个方面。
推广了著名的Bertrand定理——“只当中心力为平方反比力或Hooke力时,粒子的所有束缚运动的轨道才是闭合的。”他与武作兵(博士后)发现:在屏蔽库仑场和屏蔽各向同性谐振子场中,当粒子角动量为一系列适当的分立值时,也存在无穷多条闭合的轨道,这些闭合轨道用推广的Runge-Lenz矢量来表征。他与武作兵和曾蓓(本科生),还进一步发展了泡利关于这个问题的动力学对称性的工作。他还与刘宇峰(本科生)和霍武军(硕士研究生)仔细研究了经典粒子轨道的闭合性与量子力学中的粒子能量本征方程的因式分解和能量本征值的密切关系。
提出了构造多粒子体系的纠缠态的一个新方案。他与朱红波(博士研究生)仔细研究了被广泛应用的多粒子纠缠态,即GHZ (Greenberg-Horne-Zeilinger)态的结构,以及用它来进行量子离物传态(quantum teleportation)的局限性(只能用来进行单粒子任意自旋态的离物传态)。量子离物传态是量子信息过程中一个重要环节。他们利用体系旋转180度对称性和旋称(signature)概念,构造出一种新型的多粒子纠缠态。曾谨言有关量子力学的研究,发表过20多篇论文。部分研究成果已反映在他编著的量子力学专著和教材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