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在华韩国创新中心(KIC中国)!
人才管理
当前位置:首页>其他>人才管理

推动制度集成创新 拓展产业人才培养渠道

发布者:在华韩国创新中心 发布时间:2021-03-17 16:00:00
发布时间:2021-03-17 16:00:00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十三届全国委员会第四次会议于2021年3月4日在北京召开。全国政协委员、民进上海市委专职副主委、上海中华职教社副主任胡卫针对职业技术教育适应性一直不高等问题,提出通过制度集成创新,克服传统路径依赖,大力拓展产业人才培养渠道。
2020年伊始,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严重冲击,中共中央运筹帷幄、沉重应对,在做好“六稳”工作基础上,及时提出要落实“六保”任务。中共十九届五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简称为《建议》)更是高瞻远瞩、精准布局,强调要“把发展经济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推进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面向“十四五”期间乃至2035年,毫无疑问,在推动形成“双循环”新发展格局过程中,以就业为导向的职业教育在产业人才供给侧改革中的基础性和支撑性作用日益凸显。
然而,“企业参与办学动力不足”和“产教合作形式过于单一”等瓶颈性问题,长期制约着我国职业教育的深入发展,导致职业技术教育的适应性一直不高。究其原因,最根本在于与职业教育相关的制度设计缺乏系统性,造成职业教育发展路径单一、人才培养渠道不宽。为此,“十四五”期间,职业教育领域要深入贯彻落实《建议》精神,坚持新发展理念,通过制度集成创新,克服传统路径依赖,大力拓展产业人才培养渠道。
发展一大批新型产业大学,提升产业工人培养水平。
支持各地打破传统人才培养路径,扶持重点产业龙头企业参与办学,探索专注一线产业工人培养的新型产业大学。中央和地方联合乏力,出台专门政策鼓励产业大学为企业在职职工、高校在校大学生和应届毕业生,提供高水平职业技能培训和实习实训服务;鼓励产业大学嵌入行业用人标准,大力培养适应产业发展需求的各类高等级技能型人才;支持职业类院校办学体制创新,鼓励行业企业以独资、合资、合作等方式参与举办职业教育,开展混合所有制“五年一贯制”院校试点。
建设若干高水平新工科大学,加快高端产业人才培养。
围绕集成电路、人工智能、生物医药等“卡脖子”领域,深入推进教育链、人才链、创新链对接,积极促进“双一流”建设高校全面深化与行业龙头企业的实质性合作,探索创建若干高水平新工科大学,积极推动人才培养、科技转化与国家战略及区域社会经济发展深度融合。同时,参照产业发展扶持资金方式,由国家引导、地方配套、行业投资联合组成高水平新工科大学孵化资金,支持高水平新工科大学建设,加快高层次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
持续扩大职业教育对外开放,更好引进境外优质资源。
指导和督促各地进一步制定落实教育部等八部门《关于加快和扩大新时代教育对外开放的意见》的具体举措,在借鉴“双元制”“TAFE”等办学模式和引进境外优质职教资源方面取得新突破、开创新局面。相关区域要充分利用好自贸区、自贸港等开放机优势,吸引优秀境外企业和职业大学在华独立办学,探索设置更多高水平中外合作办学机构或项目。支持外商投资举办经营性职业技能培训机构,鼓励各类本土院校加快引进境外优质培训资源和知名认证证书,探索开发与国际先进标准相对接、体现区域产业特色和水平的职教课程体系。
培育更多产教融合服务平台,支撑服务新型产业人才培养。
立足破解“信息鸿沟”问题,利用好市场机制,引导各地加快引入高资质信息服务供应商,负责搭建并运营开放共享的产教融合信息服务平台。支持龙头企业、重点企业、高等院校、行业组织共同探索建设产业研究院,促进院校与行业组织、企业、产业园区供需精准协调对接。提升企业在职教集团中的主导力度,探索建立以资本为纽带、专业为支撑、实体化运作的“全产业链”紧密型职教集团。探索以特许经营、融资租赁等方式支持企业参与产教融合机构及平台建设,支持符合条件的企业通过股权融资、银行信贷、发行专项债券等方式建设产教融合实训基地项目,引导银行业金融机构创新服务模式,开发适合产教融合项目特点的多元化融资品种。